查看原文
其他

秉承“四个融合”,建设一流本科 | 自动化学院:推进“新工科”建设,着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宽视野理工复合型人才

艰苦奋斗的 青岛大学 2022-10-31



近年来,青岛大学围绕“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拓展“通识+专业+多元/实践”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秉承“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融合”的“四个融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报设立“秉承‘四个融合’建设一流本科”专栏,推出系列报道,以供各学院及教学单位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图为自动化学院学生在学院时政工作坊讨论时政热点


自动化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一流本科、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切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和“四个融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依托学院的全方位资源保障和系统科学优势特色学科,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厚实专业基础、较强创新能力、宽广国际视野的理工复合型人才。


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融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自动化”和“机器人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坚持“以本为本”和以高水平学科引领专业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推动专业建设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院拥有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拥有“系统科学”山东省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系统科学”山东省一流学科,“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3‰。



学院依托学科资源,将学科方向与本科课程相融合,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建设,强化本科教材建设,打造了一流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设有“张嗣瀛”创新班。自动化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纳入《华盛顿协议》互认名单。“机器人工程”专业是新工科专业,2021年开始招生。学院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自动化专业群项目。近年来学院教师共编写本科教材14部,其中于海生教授编写的《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学院拥有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民用飞机智能化试验验证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智能交互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电能变换与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电力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智能制造与先进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IEEE Fellow 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国家级人才4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2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5人,泰山学者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4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师博士学位比例为98%,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近三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0余项。



学院依托科研平台、高水平师资队伍、科研项目,将教师科研与本科教学紧密融合,实现科教协同育人。学院建立了“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室平台体系。教授全部为本科生授课,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学生校外导师。实行专任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制度,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定制了《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管理办法》,每位教师每年级指导3名左右本科生,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和科学研究,推动本科生进实验室,建立了本科生与教师更广泛的沟通渠道,熟悉了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学院设有自动化专业“张嗣瀛”创新班,以“加强基础、突出创新、注重探索、追求卓越”为理念,推进个性化人才培养,推动学生在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论文发表、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申请等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优化人才培养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学院多次召开课程思政部署动员会,到中南大学等985高校考察学习课程思政,并制定了《自动化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所有老师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认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院拥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立并开展青岛大学“朋辈思政”活动,立项青岛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项,获青岛大学首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引领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人类命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融合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正探索“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学院研究生推免条件的前提下学生可在第四学年完成本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学科训练和部分硕士研究生课程,四年期满达到本科毕业要求的按时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第五学年取得研究生学籍,继续完成硕士/博士相关课程学习,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满足硕士/博士毕业要求的获得硕士/博士学位。鼓励和支持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研究生组会,博士生、硕士生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等,推动本科生学习和科研积极性。首席教授、特聘教授等为本科生开设高端学术讲座和前沿论坛,激发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院将“四个融合”教育理念深入落实到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近年来,自动化专业学生获“创青春”国家级金奖1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11项,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中国机器人水球赛冠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30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金奖、铜奖各1项、“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两年本科生在《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II:ExpressBrief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



学院学生的考研/出国深造率位居全校前列(近几年一直维持在40%以上,2022年考研录取率高达50.5%),许多学生考取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985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部分毕业生选择到中车集团、青岛港、海信、海尔、华为、朗讯、青岛软控、西门子、罗克韦尔、欧姆龙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


END


▼往期精彩回顾▼


△王墨:在尼日尔留下青大教师的坚实足迹


权威发布 | 青岛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青大人,请为优秀校友泮思林投票!




青岛大学

—QU_1909—


封面 / 夏逢源

编辑 / 孙馨月

审校 / 赵心书 王晶 郑雨欣 仲翔宇

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